冬季万物潜伏、阳气内藏,人体处于收纳的时节,这时补充的营养更容易吸收,正是中医所谓的“万物皆生于春,长于夏,收于秋,藏于冬,人亦应之”的道理。
冬季调理身体,可改善人体的阴阳平衡、旺盛脏腑的气血功能、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。那么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?
以下七大点,一起来学习!
1、养阴注意多喝水
干燥的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,因此补水必不可少。
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,而在干燥的冬季需要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。
要注意的是,在不口渴的情况下,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,水分超越身体必要量,细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胀,违反生理需求,就会造成反效果,严重的话会引起“水中毒”,危害生命。
提醒
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节,正常情况下,每天至少饮用1.5~2L水。每次的饮水量控制在1~2杯。
2、穿衣注意保暖
近日早晚天冷风大,腹部容易受寒。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,不要为了漂亮而穿得少,一旦遇到天冷,就会肚子疼、拉肚子,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。建议多穿点衣服,尤其注意腰腹部的保暖。
保暖是选择冬装的首要标准。在众多的衣料中,羊毛、氯纶、腈纶、蚕丝、醋脂粘胶棉保暖性最高,而锦纶、丙纶、涤纶的导热性较高,不太适合用于御寒。
衣料中所含的空气越多,保暖性就越好。厚的羊毛织物和蚕丝含空气量大,保暖性就好。尤其是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,因此,保暖性更佳。
3、朝喝盐水晚喝蜜
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,建议白天喝点盐水,晚上则喝点蜜水,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,又是冬季养生、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,同时还可以预防便秘。
盐有清热、凉血、解毒的作用,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,有利于降火益肾,保持大便通畅,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等。
蜂蜜有补中、润燥、止痛、解毒的作用,每天睡觉之前取蜂蜜10~20毫升,用温开水调服,不仅可以健脾和胃、补益气血,还有镇静、安神、除烦的作用。
此外,盐水和蜂蜜水还有防止血压升高的效果。盐中含有大量的钠,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,而蜂蜜中钾含量较高,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。
4、多吃御寒食物
蛋白质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。所以,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,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。羊肉、牛肉、鸡肉、虾、鸽、鹌鹑、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,产热量多,御寒效果较好。
寒冷气候会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。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,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,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。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、胡萝卜、深绿色蔬菜等,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。
5、洗澡时间不宜太长
冬季洗澡的时间不宜太长,这样会使皮肤表层的油脂失去保护,让皮肤更加的干燥瘙痒,严重还会引起皮肤发皱、脱水。
建议盆浴时间20分钟最好,淋浴5分钟左右即可。
很多人很喜欢热水澡,但是其实水温过高也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,让毛细血管扩张,加剧皮肤的干燥,导致表皮变弱,受到细菌和真菌的侵入,造成其他皮肤感染。建议40摄氏度左右即可。
6、多睡一小时
中医认为,秋冬为阴令,秋时阴收,冬时阴藏。故秋三月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养收之道也;冬三月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养藏之道也。所以秋冬之季养生,注重阴之收藏及睡眠质量提高,则事半功倍。
冬季宜早卧晚起,具体睡眠时间,建议每晚亥时(即9点-11点)休息,争取在子时(11点-1点)入睡。
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、阴气最盛之时,此时睡觉,最能养阴,睡眠质量也最佳,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。正常人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天8小时左右,体弱多病者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。
睡觉姿势张弛有度,身睡如弓效果好,向右侧卧负担轻。
7、运动要适宜
冬季运动要选择动作幅度较小、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。这是因为冬季气候寒冷,爆发性的无氧运动容易引起身体不适。年轻人可以选择跑步等高强度的有氧运动。
中年人可选择快走、慢跑、爬楼梯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。中年人身体状况一般都处于下降趋势,不要因为忙于工作就放弃健身,否则冬天就是一个“藏病”的季节。
提醒
冬季锻炼最好不要过早,冬季晨练适宜在日出后进行。而一天中的最佳健身时机则在14时至19时之间,此时,人体自身温度较高,体力较充沛,容易进入运动状态,不易损伤,对健康大有裨益。
来源:体检科
编辑:蔡侨虹
审核:中医科